云栖大会:AI正在割裂世界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08:41 浏览量:1
昨天刚从云栖大会回来,人山人海。一方面得益于云栖大会的影响力,另一方面也凸显大家对AI的热情。
最近半年,我参加了不少企业级AI大会,也和很多AI从业者进行过交流,所以整个云栖大会参加下来,感受颇深。
今天就用一篇短文,给大家简单汇报3点。
1、AI正在割裂世界
从业近20年,第一次有一种新技术,让我有一种深深的割裂感。
一方面是AI的汹涌浪潮,让我觉得软件马上要被AI吞噬;另一方面又是对AI的各种悲观反馈,包括企业、AI产品经理、创业者,让我觉得AI落地还任重道远。
现在我明白了,这两种情况都是真的,而且大概率会长期共存。
我觉得可以简单的把企业分为两类:AI-ready,和not-AI-ready。
AI-ready企业有两个显著特点:1、在线化;2、拥有大量数据。
在阿里云、钉钉、瓴羊等AI公司的推动下,这些企业正在加速转型AI,未来很可能将迈向AI超级公司。
而not-AI-ready企业的AI落地,可能会非常艰难。
2、企业AI的三大趋势
1)行业大模型与领域大模型
Agent进入商业化阶段,幻觉问题日益凸显。
从目前来看,行业正在形成共识:解决幻觉问题的关键手段,就是行业大模型与领域大模型。
比如,这次阿里瓴羊推出的AgentOne平台,就平台功能而言,和coze、dify没有本质区别,但是核心在于:瓴羊联合阿里生态,开放了电商、客服等行业、领域大模型。
这些大模型在基座大模型的基础上,结合阿里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后训练,准确率有了非常大的提升。
这将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行业趋势。
2)AI硬件
数据已经成为困扰AI落地的最大难题。
对于非常传统、信息化建设非常落后的企业来说,解决数据问题,也许我们需要另辟捷径。
我觉得AI硬件将会成为行业趋势,比如,只要佩戴一个智能工牌,AI就能实时记录我们和客户沟通的全过程,从而跳过基础的信息化,完成从“物理世界”到“数字世界”的跳跃。
当然了,哪怕有了AI硬件,信息化仍然不可避免。毕竟AI硬件能解决的数据问题,也是有限的。
我始终认为:没有信息化,就没有智能化。
3)单点打穿
在过去一年,很多AI公司把精力放在了构建Agent平台上,这个方向其实也没错,但是还远远不够。
核心有2点:
首先,一个成功的企业Agent,基座大模型的能力只占50%甚至更少,剩下的都要根据行业场景进行微调和工程化。
这50%+的Gap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工作量,因此聚焦行业、聚焦场景是企业AI发展必然的趋势。
其次,除了公司要AI-ready,场景也要AI-ready。
“AI吞噬软件”从长远来看当然是真的,但是从中短期来看,有些场景已经非常适合AI的落地,比如电商客服、蓝领面试,但大部分场景还需要时间打磨。
所以,企业AI落地的关键是:聚焦好场景,打穿好场景。
3、AI未来的竞争格局
AI改变了竞争的手段,但是没有改变竞争的逻辑。
在最近半年,我看到了一些熟悉的现象:价格内卷、大厂入局、抄袭式“创新”……
一些朋友脱离了传统软件、SaaS赛道,以为脱离了苦海,结果只用了半年,他们就发现,熟悉的那一套又来了。
关键在于:AI是一种新的生产力,但是短时间内,它可能还无法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。
我们能做的,就是不要再用传统软件的思路来做AI。
比如,选择一个自己的优势赛道深耕,把行业、场景打透,把客户粘性提上去,不要去做无谓、双输的内卷。
不转变经营思路,AI也救不了中国软件。
- 上一篇:十月抢购前的优惠信息
- 下一篇:国庆中秋游佛山|活动超丰富!来佛山顺德的人有福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