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能时代,普通人如何通过AI挣钱?

发布时间:2025-10-03 09:55  浏览量:2

“00后整顿职场”刷到麻木,结果第一批被AI踢出去的也是他们。

别急着笑,数据刚出来:2030年,AI先干掉的14%岗位里,应届生最爱的“表哥表姐”——数据录入、初级会计、客服——排在头一排。

翻译成人话:刚毕业,工位还没坐热,Excel宏就把饭碗端走了。

更扎心的是,人家不是不能卷,是懒得陪你卷。

盖洛普偷偷问了1.2万个00后,72%直接甩话:工作只是生活外挂,不是全部。

想靠画饼留住人?

省省吧,89%的简历第一眼先看“有没有意义”,灵活办公排第三,工资只能屈居老二。

老板拍桌子:这届年轻人不勤奋!

年轻人反手甩一张麦肯锡截图:勤奋的岗位被算法秒了,勤奋给谁看?

于是有人脑洞开成太平洋。

美国一个印度裔药厂老板拉马斯瓦米,去年把“出生就送股票”写进提案,今年已经在加州、纽约等5个州过初审。

套路简单粗暴:娃一落地,政府代发1万美元“开户红包”,钱从AI公司头上抽特别税,全部扔进标普500,按历史复利,65岁退休账户里躺着120万。

一句话,让机器人给你打工一辈子,老了也不靠社保。

听着像爽文,但州议会算盘打得啪啪响:年轻人以后不闹了,股市也多了长线活水,AI税还能顺手薅巨头羊毛,一石三鸟。

可别以为大洋彼岸吃瓜就行。

国内大厂秋招已经偷偷变脸:

“基础数据分析”岗集体失踪,JD里全改成“AI训练师”“提示词工程师”,工资倒挂老员工。

应届生不会写Prompt?

对不起,简历关直接秒挂。

高校老师深夜发朋友圈:还在教VBA的,可以准备退休了。

那普通人还能干啥?

有人躺,有人卷,有人绕道。

小红书上,00后们把“Gap year”玩成“AI year”——半年环游世界,半年用Midjourney接商单,月入两三万,顺便把雅思口语刷到8。

B站up主更野,直播教AI写网文,日更一万字,读者催更弹幕飞起,比上班还刺激。

你看,岗位没了,需求还在,只是换了名字。

最离谱的是,连“勤奋”都被重新定义。

以前老板爱说“早九晚九是福报”,现在00后把“勤奋”写成脚本:

早上7点,AI语音叫他起床,自动把昨晚生成的报告发邮箱;

地铁里,手机里的数字人帮他开晨会;

午休半小时,AI把下午汇报PPT润色成三种风格;

5点59,准点关机,脚本同步把日报甩给领导。

勤奋吗?

代码写的,比人还靠谱。

所以别急着骂年轻人躺,他们只是把战场搬到算法里。

历史早就演过一遍:1899年,报纸吐槽年轻工人“愚钝冷漠”;1996年,杂志封面骂X世代“懒散”;2013年,千禧一代被钉在“自恋”耻辱柱。

结果呢?

蒸汽机、电力、互联网,哪次技术革命不是把老岗位碾碎,再撒一把新种子?

区别是,这次种子叫“股权”,种在新生儿账户里,让时间替他们打工。

当然,爽点归爽点,bug也明显。

AI税真能通过?

巨头反手把总部迁去德州,空留一堆烂尾提案。

1万美元跑不赢通胀怎么办?65年后120万可能只够买辆特斯拉。

再说,国内连出生登记都还没上链,想复制?

排队先。

但思路没错:技术把旧梯子踢倒,就得发新电梯,不然年轻人直接不玩了。

留给打工人的窗口期,目测不到五年。

不会写代码?

至少先把AI当第二外语学。

嫌麻烦?

记住三句话:

凡是重复敲键盘的,先写Prompt;

凡是按月领死工资的,琢磨第二曲线;

凡是老板谈情怀不谈分钱的,赶紧更新简历。

毕竟,AI可以24小时不眨眼,但抢饭碗之前,它得先有人告诉它抢哪块。

谁先教会它,谁就先拿到免死金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