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失业:别光看4.1%的失业率,这三个真相更扎心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 06:52  浏览量:1

一提到“北京失业”,很多人先盯着“4.1%的官方失业率”,但真正的就业冷暖,藏在 “隐性失业的人不敢说、35岁被年龄卡、行业洗牌没人要” 这三个切面里——

1. 数据没说的“隐性失业”

官方失业率4.1%看着平稳,但没算这些人:

- “灵活就业里的待业者”:有人辞职后靠兼职撑着,美其名曰“自由职业”,实际投了几十份简历没回应,每月房租都快交不起;

- “降薪留岗的隐形失业”:公司砍掉年终奖、降薪30%,美其名曰“共克时艰”,实则和失业差一步(比如月薪2万降到1.4万,房贷都快还不上);

- “大学生慢就业”:去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超XX万,不少人在家备考、Gap year,不算失业但也没工作,父母急得天天催。

2. 人群分化:有人送外卖,有人挤破头

- 年轻人:学历通胀下的“错位就业”:985硕士去开网约车,211本科投社区网格员(竞争比100:1),不是不想找好工作,而是好岗位太少(比如人工智能岗位要求“博士+顶会论文”,普通人够不着);

- 35+职场人:简历石沉大海:年薪30万的中产,辞职后发现招聘软件里“35岁以下”的隐性门槛,投100份简历,换来3个面试(还被问“能不能接受降薪到15万”);

- 灵活就业者:社保断缴成常态:北京灵活就业超200万人,60%停缴社保(每月1000多的缴费压力太大),只能靠农村合作医疗兜底,万一得大病就崩盘。

3. 行业洗牌:有人死,有人活

- 传统行业收缩:教培、地产裁员后,不少人转型失败(比如地产策划去开滴滴,发现一天跑12小时才赚200块);

- 新兴行业门槛高:生物医药、量子计算在招人,但要求“海外经历+博士学位”,普通本科生连简历关都过不了;

- 服务业冰火两重天:咖啡厅、网红店批量关门,但密室逃脱、露营装备店在扩张,只是岗位多是临时工(时薪20-30元,没社保)。

但别误会,北京不是“就业地狱”:数字经济、专精特新企业在疯狂招人,只是岗位更“挑人”;政府也在推“以旧换新”补贴、创业扶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