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本硕,第一份工作却是在一家情趣用品公司?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22:24 浏览量:5
转自:小印帆的建筑笔记
“硕士毕业,第一份工作却是在一家情趣用品公司?”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时,几乎所有人都愣住了。建筑学本硕,转行到一个全女团队的小众行业,这条路不在我原本的人生剧本里。那为什么我选择了它?
学建筑的人都懂,学建筑的过程真的很浪漫。
本科和硕士期间,我经历了写生、手工、搭建的快乐;
在格拉斯哥读“城市创意实践”,课程更自由,我们做过“城市感官地图”,在街区里记录气味、声音和触感,还进行过“城市漫游”的实验。那段时间,我觉得自己走在一条极具创造力的道路上。
但随着毕业临近,行业的阴影越来越明显:行情不好,岗位收缩,很多同学陷入加班、降薪的循环。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要把余生都交给一个逐渐下滑、且和我真正兴趣不那么重合的行业。
其实,女性议题对我的吸引早有伏笔。
在作品集中,我做过《Urban Womb-城市子宫》,关注女性在空间中的安全感与心理修复;硕士论文里,也写到女性社区的建设。
到了英国,这种兴趣有了更直观的冲击。刚入学时,我在社团活动里见过一个“奇怪的小道具”:一把带不同孔径的尺子,用来帮助男生测量尺寸,选择合适的卫生用品。当时我既震惊又觉得新奇——原来性教育可以被这样公开、直接地谈论。
在苏格兰,学校和公共厕所里能免费领取卫生用品,HPV疫苗也可以凭医保免费接种。这些细节让我第一次感受到,女性的生理与身体需求,在一个社会里完全可以被认真对待、被制度性地保障。
相比之下,我们成长的环境里,这些议题常常是避讳或羞耻的。正是这种对比,让我更加坚定:未来我想做一份真正贴近“身体与自我”的工作。
回国后,我一度陷入迷茫。Gap 了半年,跟风做过交互设计作品集,但很快发现逻辑性要求太强、创意部分有限,不适合我;也考虑过卷大厂,但经历要求太垂直。
真正让我醒悟的是“面试经历”。
上了二十几年学,我几乎从未认真想过自己擅长什么、喜欢什么,感觉一直活在一个乌托邦里。于是,我把简历改成很多版本,分别投向不同岗位:市场、运营、品牌策划、内容、销售、产品经理……刚开始我紧张到手心冒汗,到后来慢慢转变成“寻求经验”。
很多面试官都很真诚,会建议我:你更适合与人交流、策划、表达相关的岗位,而不是日复一日和数据打交道。
原来,面试并不可怕,它甚至像是一场免费的职业咨询。那一刻我开始承认:我喜欢表达,喜欢与人沟通,喜欢用创意去解决问题。
某天,我刷到一家初创公司的简介:
“我们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女性情趣用品。”
这个“中二”的 slogan 竟然让我心动。
面试时,没有压迫,只有坦诚。她们不介意我是应届生,也耐心解释品牌方向,还和我聊到棉条、卫生巾的话题。那一刻,我觉得很轻松,也很真实,于是决定加入。
入职三个月,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在。全女团队,不用加班,空闲时还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与生活。
工作讨论产品和做用户调研时,大家能畅所欲言,不需要遮遮掩掩,很多话题尺度很大却讨论得自然坦诚;没有油腻的打断或居高临下的点评。甚至在日常里,没人会纠结穿什么。还可以时常出差参加一些成人展会。
这种氛围让我第一次感觉到,工作可以同时和兴趣、生活贴合在一起。
其实,转行没那么难,难的是打破惯性。
我做过六份简历,跑了一个多月面试,才发现:走出去尝试,比困在原地焦虑要好得多。
我的选择只是一个参考。重要的不是进入小众行业,而是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我们不需要等到完全准备好再行动,而是先行动,再在过程中修正。
如果你正在犹豫,希望我的故事(xhs:631481479)能给你一些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