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即失业?大学生就业真相:211学霸送外卖,海归排队考街道办

发布时间:2025-07-04 21:22  浏览量:1

凌晨三点的大学宿舍里,李阳(化名)的电脑屏幕还亮着。这个某985高校金融专业的应届生,正在修改第27份求职简历。"BOSS直聘已读不回,校招岗位缩减40%,连部分化工企业操作工都要硕士学历..."他苦笑着给我看手机里收藏的招聘帖。这届大学生正遭遇史上最残酷就业季——千万毕业生抢饭碗,而饭碗却变得越来越少。

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87万,再创历史新高。但智联招聘发布的《2024大学生就业力报告》显示,截至5月,仅50.4%的应届生拿到offer,较去年同期下降6.8个百分点。更扎心的是,麦可思研究院跟踪调查发现,2023届毕业生中"灵活就业"比例高达26%,相当于每4人中就有1人在送外卖、做直播或当家教。这让无数学子的心降至冰窖,原本以为毕业后就职于理想企业,从而挑起家中大梁,谁知毕业才是真正的噩梦开始时刻。

"我们班36人,8个考上研,5个出国,剩下23人里只有9个找到正式工作。"某二本院校会计专业班长王雯告诉我。她本人考公失败后,现在某记账公司实习,月薪2800元不交社保。"主管说转正名额要等年底,但今年公司已经裁了两批人了。"

1. 学历通胀:研究生当本科用,本科当大专用
某央企2024校招名单显示,行政管理岗录取的12人中,9人为硕士,3人为QS100海归。而该岗位五年前本科即可报名。"现在银行柜员都要求211起步",某股份制HR私下透露,"收到北大光华硕士投递支行柜员简历时,我们自己也吓一跳。"硕士学历竞争都如此激烈,可以想象本科毕业生的处境是多么艰难。

面试现场

2. 产业结构断层:大学生想去的行业在缩水
智联数据显示,2024年互联网、教培、房地产三大传统"吸纳大户"岗位同比减少42%。而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,仅占招聘总量的8.7%,且普遍要求"3年以上相关经验"。"这无疑将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拒之门外。学机械的想去造车新势力,结果人家只要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。"这显然不是一名刚毕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层次。

3. 供需错位:企业想要"即插即用"型人才
BOSS直聘调研显示,87%的企业希望应届生"具备直接上岗能力",这样不仅给企业减少成本,更不用担心因培养成才后的人才流失情况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但仅23%的院校开设了校企联合培养项目。某制造业HR吐槽:"收到几十份工业工程专业的简历,连CAD图纸都看不懂,我们宁愿要高职生。"这就是典型的混子。

面对残酷就业现状,既然改变不了社会,那就只能改变自己:

1. 向下兼容:"脱下孔乙己长衫"成风潮
美团报告显示,2024年上半年本科及以上学历骑手同比增长67%,其中7%拥有硕士学历。211毕业生陈浩在抖音晒出骑手工牌:"月入八千比办公室三千强,就是不敢告诉老家亲戚。"用家里人的说法辛辛苦苦供养你读书十余载,就是让你送外卖的?但毕竟社会现状就放在这里。资本家看中经济下滑形式,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,不断压榨大学生剩余价值,每月3000工资,可能养活自己都不够,何况将来娶妻生子买新房呢。甚至每月工资都不够还房贷。

2. 体制内狂欢:一个街道办岗位300博士抢
2025国考报名人数都突破300万,最热岗位报录比达3572:1。更魔幻的是,某二线城市街道办"综合管理岗"引来哈佛、牛津等名校生扎堆。"我妈说宁可我在体制内拿四千,也不要去私企赚一万。"因为私企不稳定,随时可能降薪裁员。备考两年的浙大硕士张敏说。这让很多本科毕业想继续读研的人逐渐明白了,最后的高学历居然不如一份正式工作来的靠谱。

3. 慢就业兴起:"Gap Year"从奢侈变刚需
某求职机构调查发现,24%的2023届毕业生选择"暂不就业",主要进行考研二战、考公培训或职业技能学习。"三战考研失败后,我报了个技能培训班,现在终于拿到15K的offer。"某三本毕业生分享道。

在小编看来,360行行行出状元,不能因为找不到自己热爱的工作而自暴自弃,应不断充实、丰富自己,毕竟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